落户咨询网

栏目导航
上海落户资讯栏目

我北大毕业,用青春换户口,错了吗?

栏目:上海落户资讯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2-09 来源:网络

落户咨询二维码  

我北大毕业,用青春换户口,错了吗?

(我北大毕业,用青春换户口,错了吗?)

  

前两天在#端午高考#和#志玲女神结婚#两个热点的夹击之下,倒是另外一个微博热搜吸引了我:「北大毕业生用青春换户口」

  

  

短短十个字,每个字都相当扎眼,让人浮想联翩。

  

不得不承认,《你次饭没》这个名校废柴KOL边吃饭边聊天的看似不务正业的节目,每期“闲聊”的话题都正中年轻人的情绪点。

  

比如“清北毕业不务正业”、“废柴学霸在线比惨”……和这一期的“北大毕业用青春换户口”。

  

被所有人用期待的眼神捧到天上去的名校生,其实一直都落在实地上,普通人有的焦虑他们有,普通人想去追求的“房车户口”,他们也一样追求。

  

就像这一期的北大中文系毕业生胡老师:

  

  

他自称:“北大loser”,但放心,北大毕业,再lose能lose到哪里去?他是一个93年就有房有车有户口的loser……

  

  

不同于以往对知识分子的清高印象,节目里,他丝毫不隐瞒自己的现实需求,很明确地说:拿到户口就是他的目标。

  

并且他也深谙高效地拿到北京户口的办法:利用应届生的身份进到体制内。

  

  

于是顺其自然的,毕业后他便进入了一家体制内媒体,两年后顺利拿到了北京市的户口。

  

向来喜欢调侃的杨奇函于是说道:“如果我人生当中能数出五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绝对能进入前五。”

  

现在貌似名校毕业的人更容易被扣上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帽子,人们一旦发现他的目标或理想和世俗的事物,例如户口、金钱、权利等,沾一点边儿的话,非议就随之而来。

  

可能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这批“牺牲”青春拿户口的名校毕业生做的选择,恰恰可能是他们在经过了层层考虑之后的最优解,既成全了自己,也不会影响到所谓的崇高理想。

  

  

现在也许很多二十岁出头,涉世未深的应届生们脑子里所构想的还是一副靠自己双手打拼实现梦想的美好蓝图。

  

对于户口,可能压根心里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位,它能给我带来什么?有什么意义?甚至是对那种一心拿户口的行为嗤之以鼻。

  

就像主持人张琳在节目里说的:“你为了一个保底的东西,暂时放弃了一个摸高的机会。北大毕业生,才华横溢,难道你就没有更伟大的理想了吗?

  

这其实是一种非黑即白的想法,保底和摸高从来不一定是互相矛盾的。

  

杨奇函一语道破这个逻辑漏洞:

  

“说不定户口让你追求梦想的时候更从容,反而让你的上限增加了。而且你们不能说,人家为了要一个户口,就说他放弃人生理想了。”

  

  

有多少人想要拥有北京户口,从每年国考的惨烈程度可以窥见,竞争最恐怖的,3591人报考只招收3个人,竞争比达到1355:1!

  

  

当然,进入体制内的福利不仅仅是户口,但户口是最吸引他们的福利之一。

  

一位已经成功拿到一家国企左边offer右边的清华法硕应届同学,选择在正式去国企上班之前先到职问实习一段时间,在她心中拿到户口就是找工作时权衡的第一要素。

  

  

为什么一纸户口会有那么多名校毕业生回去追随,是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大城市的高价值隐性资源只有拥有京户的人才能享有。

  

提到北京户口的隐性资源,从一开始来北京读大学就奔着户口去的D同学随便就能说出一连串:

  

连户口的价值你都不知道啊!买房你能比别人便宜好多啊!将来孩子入学高考都可以在北京啊,北京一年高考才几万人?你是独生子女的话,将来你父母也可以退休后来北京,北京的医疗条件多好啊!更不用说买车,还有的工作要求你必须是北京户口,我跟你说,没户口,是没有前途的!

  

而北京户口的优势,教育资源优势绝对占有一定的席位,并且在很多人看来是最重要的核心优势。

  

“我觉得它最核心的东西,主要是子女入学,作为一个中国的父亲,有这个义务去帮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胡先生很直接地说了他的考虑

  

  

当其他主持人听到他拿户口是为了子女教育的时候大吃了一惊,毕竟他连对象都还没有,就已经考虑到这么远了?

  

“万一你的孩子没有如你想象得那样上四中、考名校,万一在北京他也失败了呢?”

  

胡先生一句话就噎住了赵英男:“当一个北京的loser,也比当一个外地的loser要强。”

  

  

“北京的土著和上海的土著,概率上,是要比我们精彩得多的,他有更多选择空间。”杨奇函补充道。

  

  

话虽扎心,但是没错。

  

有人做过一个调查,拿河南与北京、上海对比,2007年和2008年,通过录取率和招生人数的测算,北京考生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几率是河南考生的40倍,上海考生考上复旦和交大的几率是和河南考生的300多倍

  

而这种地域差异,从科考制度出现就开始存在了。

  

唐朝时期天子脚下考取进士的人数就比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要多很多,柳宗元在《送辛生下第序略》曾愤愤不平地写到:“京兆尹岁贡秀才,常与百郡相抗”。首都长安录取的秀才人数相当于其他100个郡县的秀才录取人数。

  

就算不那么功利地看待教育,北京也天然有着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从师资水平就能很直观地看到差距:北京人大附中2016年教师招聘名单里,全是名校硕士甚至归国博士。

  

  

罗辑思维有一期说到:比阶级固化更可怕的是教育资源的集中。事实是,在教育资源的配比方面,地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无论是校舍投资还是师资配置,好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向一线城市集中。

  

2017年北京市高考文科状元,也早认知到这个事实:

  

  

如果不考虑得那么长远,只立足于现在,北京户口的价钱也早有人算了出来:

  

  

除了这些很现实的考量,有些人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也必须要一纸户口:

  

比如,从小喜欢话剧,憧憬着能有朝一日能去人民艺术剧院的A同学,在看到其相关招聘启事上必须拥有北京市常住户口的硬性规定,只能叹气。

  

比如,2013年,西北师大的一名女生状告国资委招聘要求“具有北京市常住户籍”的新闻也曾引发过众声喧哗。

  

……

  

有的时候,户口是他们让够上自己的理想生活的必须铺垫。

  

户口的背后,是真金白银,房补、买车、子女教育、父母养老、医疗资源,是每一个打算在这个城市里度过余生的人,不得不斤斤计较的生活。

  

  

“说了那么多,拿北京户口还不是为了让自己过得好?名校毕业不是应该在更重要的地方发光发热吗?只考虑现实还是太自私了,国家培养你耗费了多少资源?”有人估计会这么想。

  

不可否认,在每年一心拿户口的大军中,有不少人过河拆桥,一拿到户口就弃公司而逃,损人利己。

  

  

但正常操作下,不损人的利己并没有什么错,能进入给户口的企业的年轻人,就算用青春换户口,也是市场经济下的等价交换,公平的很。

  

市场经济下需要的是“经济人”理性:

  

需要市民主体在民事活动中,进行精确算计、合理安排,以防范风险、保障利益和升值财富。

  

其次,利己和利他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甚至利己能催生出利他。

  

亚当·斯密曾在《国富论》中论述道:“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于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的自利的打算。”

  

作为北大中文系高材生,胡先生也说到自己正在尝试严肃文学的写作,自己的这一段主流的拿户口的经历,对于他的写作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经验。

  

最后,利己是天性,承认这个并不庸俗。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里说到:自然界有非常多的利他行为,乃至自我牺牲行为,但追根到底,利他的行为最终还是为了利己。

  

胡先生坦率地说:“我虽然追求的是可能表面上看起来很庸俗的东西,我也丝毫不否认,人是有崇高的追求的,但是我觉得正视自己的庸俗其实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品质;当你面对自己的局限的时候,你越坦诚,那么你身上崇高的地方就越纯粹,也就无所谓庸俗不庸俗了。

  

  

“我拿到北京户口那天,顺着王府井一直走到天安门,周围那些平常冷冰冰的建筑,突然对我温柔了起来。”

  

说起北京户口,这是胡先生唯一一句不完全靠理性分析利弊得到的一句话,可能也是大多数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户口后,一种在北京第一次感受到安定的状态:

  

  

他们不是为了北京户口留北京,而是为了更好的留在北京而去争取北京户口。

  

有的时候,好像提到梦想,不是去改变世界、给社会创造价值,就不是一个值得追求的梦想了。也有的人糊里糊涂地就把梦想和现实对立起来。

  

其实一些人批判名校生拿户口,不是这些名校生真的错了,而是名校生做了他们做不到的事情。所以只能理想化自己的梦想,给自己的能力不足当一块遮羞布。

  

就像赵英男说的:”反稳定已经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但其实关于拿户口这件事无所谓正确或错误,有户口需求的就去争取,没有户口需求的就去完成自己生活中的其他目标。

  

很简单,都是人为了努力实现让自己过得更好的目标的工具和途径而已。

  

任何选择,利弊都有,无关对错,只在于它是否合适于你的现实需求。

  

“我觉得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去做圣人。”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资讯点击咨询
最新资讯点击咨询
热门资讯点击咨询
相关资讯点击咨询
推荐内容点击咨询
热门内容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