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咨询网

栏目导航
上海落户资讯栏目

我国将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栏目:上海落户资讯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2-09 来源:网络

落户咨询二维码  

我国将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我国将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

  

■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

  

■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

  

■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国家发展改革委12日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

  

根据方案,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确保外地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标准一视同仁。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会保险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明显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明显缩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

  

根据方案,到2025年,“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全面形成,城市群承载人口和经济的能力明显增强,重点都市圈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建成。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大中城市功能品质进一步提升,小城市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划司负责人表示,必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突破口,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

  

截至2021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4.7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46.7%,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5,城镇化水平和质量大幅提升。

  

解读:

  

鼓励超大特大城市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多个千万人口城市今年落户“松绑”

  

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要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已有上海、天津、杭州、武汉等总人口千万以上的大城市,出台政策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此次《实施方案》的发布,或许将加快这一进程。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在“十三五”期间已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居住证制度全面实施,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此次《实施方案》中提出,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配套政策体系,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只有市民化才是真正的城镇化,才能防止产生‘城市贫民’。”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已经由“土地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前者经常体现为房地产开发,后者则体现在身份城镇化或农民市民化。

  

民盟中央经济委副主任、研究员冯奎向记者表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还面临许多挑战。“总的来看,放开对农业转移人口的限制,是城镇化发展的主线方向,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冯奎指出。

  

梯度放宽落户限制

  

此次《实施方案》中,按人口数量对城市落户限制的放宽,划分出不同的梯度。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为“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为“全面放宽落户条件”;而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表述为“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同时提出“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

  

冯奎表示,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状,以及不同的承载能力和治理水平。《实施方案》强调分梯度放开,进一步明确了“放开”的政策主线与未来方向,同时又切实兼顾到城市发展实际。

  

彭澎表示,入户政策放宽是趋势,此次《实施方案》发布,有利于更加规范地放开放宽落户政策,这也表明我国城镇化进程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本地连线:

  

成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力争达80万辆

  

本报讯(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刘泰山)昨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推进生产生活低碳化。推动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到2025年城市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提高到72%。

  

对于发展新能源汽车,成都今年以来加速推进。日前公布的《成都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实施机动车电动化替代计划,持续提升公交、出租等车辆中纯电动汽车比例。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60万辆,力争达到80万辆。

  

为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将加大新能源车的配套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十四五”期间成都将建设充电桩16万个、充(换)电站3000座;规划建设加氢站40座(含油氢一体、油电氢一体、气氢一体等综合能源站)。

  

同时,成都还提出要打造中国“绿氢之都”,开展规模化富余水电制氢试点,推进彭州电解水绿氢工厂一期、二期项目建设,在郫都、彭州、都江堰等区域试点建设小规模电解水制氢加氢一体站,到2025年形成11万吨/年的供氢能力。

  

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到2025年——

  

成渝“双核”之间1小时通达

  

本报讯(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田程晨)昨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要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特别提到有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其他重点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到2025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实现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

  

目前,在已公布的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就明确提出,将共建区域协同交通互联一张网。聚焦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和成都都市圈发展“主干”功能,以“干支联动”引领五大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主动下好“先手棋”,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共建“1轴1网7联区域协同交通互联一张网”。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发展主轴围绕打造面向世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建设由4条高速铁路+3条普速铁路+4条高速公路组成的多通道体系,联动实施枢纽协同、结构优化和能力提升行动,实现成渝“双核”之间1小时通达。

  

此外,方案提出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打造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系统,推动新建枢纽布局立体换乘设施,鼓励同台换乘,实施既有枢纽换乘设施便捷化改造。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推广全程“一站式”、“一单制”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本组稿件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推荐资讯点击咨询
最新资讯点击咨询
热门资讯点击咨询
相关资讯点击咨询
推荐内容点击咨询
热门内容点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