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脚步》第7期丨马立安(Mary Ann):25年,我把青春给了深圳……
栏目:深圳入户资讯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1-25 来源:网络
(《深圳的脚步》第7期丨马立安(Mary Ann):25年,我把青春给了深圳……)
12:54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张玉升深圳报道
马立安(MaryAnn)简介
1964年出生于美国加州长岛,人类学学者,艺术家,深圳大学《世界建筑导报》编辑。
1995年开始在深圳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持续关注深圳的建筑、城市规划及人文变迁。曾开设博客“深圳笔记”对改革开放后深圳的城市化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曾在深圳白石洲创办“握手302”艺术空间,旨在以艺术的形式在深圳不同社区探索文化地理的可能性。
2017年合作主编、出版英文版《向深圳学习》,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深圳改革开放经验和成果的西方学者调研报告,在欧美引起较大反响;2020年8月中文版《向深圳学习》在深圳首发。
“从我的年龄来看,我已经把我的青春给了深圳,现在舍不得的,是在这边的经历和朋友,我所有的青春的记忆,也都在这儿……”
马立安,8月26日,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连线访谈时如是说。
连线当天,是深圳特区40岁生日;今年,马立安已在深圳生活了25年。
我第一次见到马立安,是在今年的6月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渐趋稳定,深圳举办《袁庚传奇》新书发布会,其中两位受邀嘉宾,是马立安和李津逵,李津逵特意跟我引荐,说要采访特区四十年,马立安绝对不可错过,她可是一个超级“深圳通”。
当场添加微信。我回去上网搜来马立安的很多文章,研读后提出约访邀请,她痛快地答应。再见面,她直言相告,“我是看你访谈过李津逵、吴文媛以及周为民,我才接受的”。
很中国化的一个解释。
询问过我的年龄,又很中国化地脱口而出:“我大你一轮,我们都是属龙的,哈哈……”
马立安说,来到深圳,为了研究;留在深圳,为了爱情。
于她而言,爱情的力量,足够伟大;深圳的经历,刻骨铭心。
在我看来,与其说她嫁给了天津人杨阡,更确切地说,她嫁给了深圳……
1、神仙眷侣:“嫁了一只回不去的小鸡”
访谈马立安,地点选在其老友吴文媛的规划设计公司的会议室,因为疫情,两人已经大半年没有见面,一见面就来了个大大的拥抱。
马立安拿出一件毛织衣服送给吴文媛,吴喜出望外,连声感谢,连称难得;原来,这件衣服竟然是马立安一针一线亲手编织,花色别致,样式精美。
“你们看看,一个美国的‘富二代’,被中国同化成什么样子,疫情几个月,天天在家里织毛衣……”
吴文媛大笑着向我们展示马立安的新技能、新成果,关切地询问她新换的住处位置,继续逗她,“我看你们家有一张单人床就够了,你睡上半夜,杨老师睡下半夜……”
哄堂大笑,实情道出。
原来,马立安与老公杨阡,近年来的作息生物钟迥异。马立安,习惯于每天晚上七八点钟上床,睡到凌晨三四点钟,晨起打坐;杨阡呢,一直喜欢晚睡,不到下半夜没有困意……
神仙眷侣,珠联璧合。
更让人惊讶的是,两个人在深圳二十多年,不买房不买车,不要孩子,养着三只猫,一直过着极简的生活……
极简到什么程度?两人租住过很多的城中村,家里连一张床都不要,直接睡在床垫上,马立安还不吹空调……
常人难以理解,马立安享受其中。
她跟我们分享了第一次见到杨阡时的情形。她去深圳大学找一位老师交流一些事情,那位老师是杨阡的高中同班同学,交流临结束,他问马立安,“晚上有人请客吃饭,要不要一起去?”
彼时的马立安,初到深圳,很快发现,中国人在饭桌上说的话要有趣很多,和正式采访时不一样。
于是当晚赴约,赴来一生之约。
在那个饭局上,两人首次相识,相谈甚欢,马立安感慨,杨阡是第一个“将我当做一个人而不是外国人”的中国人……
不仅不当外国人,乐善好施的杨阡,带着她去看大家乐舞台,带着她去看城中村,和打工者们一起吃饭,一起聊这座城市的来源和发展……
缘分天注定。
“请问你为什么来深圳啊?”
很多年以来,马立安的外国人面孔,经常会招来好奇的询问,每被问及,她的回答,轻描淡写:为了做研究。
如此回答,显然没有拉直问号,往往让人更加疑惑。
这个时候的马立安,立刻流露美国式的幽默:你问我来的原因,并没有问我留的原因,哈哈……
她告诉我们,来的原因和留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来深圳,是为了做研究;留下来,是因为爱情。”
在马立安看来,杨阡的主业是剧作家,需要在一个说普通话的地方施展才华,而她的主业是研究,可以在一个非母语的环境发挥所长……
……
顺理成章,留在深圳,相伴同行。
对此决定,或许有人会理解为牺牲,马立安又以中国式的幽默一笑置之:
“说的土一点,我这是典型的嫁鸡随鸡,杨阡这只小鸡,是从天津移到深圳来的一只小鸡,只能生活在自己的鸡圈里,还是一只回不去的小鸡,哈哈……”
乐观天性,处处可见。
2、爱上深圳:“多么有趣的一个研究对象”
相比小鸡,马立安更愿意把杨阡比喻成一棵树,是从天津移植到深圳来的一棵树。
此话怎讲?
“虽然杨阡一过来就有深圳户口,但他一直认自己是天津人,他的根是天津的……”
马立安感慨地问:你觉得他还能回得去吗?
没等我回答,她自问自答:回不去了。
“他这棵树,现在不仅回不去天津,也不会移到别的地方,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边的水土……”
不仅习惯,还有改变。
马立安进一步阐述,深圳这边的水土,已经让杨阡这棵树彻底发生了改变,从这棵树上掉下来的种子,以及新长出来的那些树,跟原来是不一样的。
由杨阡到自己,自己何尝不是从美国移来的一棵树?何尝能回得去?
推而广之,再到千千万万“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深圳人,有多少人还能回得去?
深刻之问,直击人心。
回到上世纪90年代,深圳,日新月异,一天一个变化;深圳人,人来人往,各自怀揣梦想……
“深圳,是让每个人过来都要改变自己的一个场所,我要看看各种人,怎么适应这个大环境,怎么改变自己……”
这正是马立安的专业所在,人类学研究,“深圳,多么有趣的一个研究对象!”
马立安告诉我们,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虽然不像现在这样,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但当时也已经云集了一大批艺术家,大家都创意无限。
“深圳那个时候的文联,其实是很庞大的……”
说到这里,马立安又分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有一年,杨阡创作了一个剧本《不伦不类》,主角原型,就是马立安,邀她出演,结果等她本色出演后,迎来一个反馈,让人忍俊不禁:
“他们觉得我演得不像外国人,只好换了一个演员……”
3.研究深圳:城中村关系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二十多年来,马立安一直生活在深圳,一直用自己的视角,观察深圳,感受深圳。
她不停地行走深圳,到处考察了解深圳,跟本地居民、外来打工者交流,寻访深圳的老村、围屋,足迹遍及深圳的大街小巷;
她写过博客“深圳笔记”,系统地在网上分享自己在深圳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应该是深圳外籍人士里的第一人;
她还做过深圳一所国际学校的外籍校长,但只干了一任,就不干了,原因在于,她跟家长们聊教育,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她分享的学好英文的路数,少有家长能够理解并接受;
……
马立安,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深圳的城中村,放在城中村里生活的人身上。
在她看来,深圳是当代中国农村与城市混杂共生的最典型例子,“深圳的每一个城中村,都有着自己的精彩故事”。
时间拉回到1995年,马立安刚到深圳,那个时候还没有“城中村”的说法。
当时的深圳,上海宾馆以东,是“市里”,上海宾馆以西,新房刚刚开建;
福田、南头基本上是工地;深南大道没有多少车辆,道路两旁,零散楼盘;
各地村民们都在加急盖楼,也就是后来的“握手楼”;
……
曾几何时,握手楼,城中村,遍地开花,星罗棋布;
时至今日,拆的拆,改的改,升级改造,紧锣密鼓。
“在深圳,住过城中村和没有住过城中村的深圳人是不一样的。”
在马立安看来,深圳的城中村,从一开始,就在容纳和吸收外来务工者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来自四面八方的深圳人,初来乍到,第一个安身之所,往往都是落脚城中村”。
众所周知,深圳的城中村,并非位于城市的边缘地区,而是遍布整座城市,许多城中村占据黄金地段,这无疑让深圳成为特别方便的一个城市,在任何一个区,有便宜的房子,有便宜的饮食,有便宜的交通……
“如果你在罗湖打工,在罗湖可以找到房子;如果你在福田打工,福田可以有房子;南山打工,南山有房子……”
追梦的城市,吸引着追梦的人,纷至沓来,数不胜数。
想想看,一个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来到深圳,假如他想做商业,可以住在蔡屋围;假如他想做电子,可以去住岗厦……
因为蔡屋围挨着东门,岗厦不远处就是华强北。
遗憾的是,那是以前,放在现在,只剩假如。
十多年来,目睹深圳多处城中村的改造和升级,带来这样的变化,让马立安有些不安:
“继续这样下去,会让深圳更像纽约、更像伦敦、更像东京,就是说市中心是有钱人的天堂,而钱少一点的人,是留不下的……”
话到这里,马立安长叹一口气。
在她看来,深圳的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激情,一直在城中村,而不在高楼大厦里。
“一个城市,如果选择创新作为目标,那么最想吸引的人会是谁?”
毫无疑问,一定是年轻人。
“只有年轻人才能创新,才能产生让人惊叹的、绵绵不绝的创意和活力”。
4.《向深圳学习》:了解深圳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8月23日,深圳,《向深圳学习》中文版(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举行新书首发式。
“25年前刚来深圳的时候,我并不了解它的发展潜力,城市多样化的属性让我无法给它下一个定义。这里有我欣赏的地方,也有我不喜欢的地方。写书的过程是一种‘心理医疗’,反省自己与深圳的关系。通过这本书,我公开了自己对深圳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活动现场,马立安如是告诉到场的读者们。
她在现场还表示,深圳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因为不同群体发挥了相应的作用。深圳不但包容,更愿意、敢于借鉴别人的优点,这一点很可爱。
更多的话语,更多的观察,写进了书里。
《向深圳学习》由《邓小平时代》作者傅高义先生作序,被评价为“国外主流学者第一次全面、正向和系统地介绍和论述深圳经济特区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的大型学术性调查报告,是国外读者了解深圳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不可多得,不止是针对外国人而言,更多的中国人,也应该读一读此书,因为“深圳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要让世人有所了解”。
在书籍的第二章,马立安用很长的篇幅,详细讲述了在深圳早期发展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三位领导,“他们曾经披荆斩棘开展改革但又饱受争议”。
马立安分享的这三位深圳领导分别是:
深圳前市委第一书记和市长梁湘(1981年至1986在职);香港招商局原常务副董事长和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总指挥袁庚(1979年至1993年在职);深圳大学前党委书记、第二任校长罗征启(1983年至1989年在职)。
对于梁湘,马立安在书里表示:梁湘上任以后很快促成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以保护从前那些超前的做法以及外商的权益;梁湘的魄力不但表现在创新和吸收先进方法上,他和深圳其他领导为了保护他人甘冒风险。
“1984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肯定了梁湘的改革措施,梁湘的榜样地位此时达到顶点。邓小平对于下属的支持与梁湘在深圳的做法如出一辙”。
对于袁庚,马立安的评价是,“对于改革,袁庚比梁湘更加大刀阔斧”。
马立安在书里写到:在特区,“蛇口精神”有别于“深圳精神”,正是袁庚对民意表达的态度和对“社会变革”的呼吁,才让全国人民认识到深圳改革开放的特殊意义。
“深圳与蛇口的模式差异不大,但是对于改革非同小可,因为袁庚关注的不仅是提高打工者的素质,还有提高施政者的素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其目标是培养态度积极、热衷参与的中产阶级。”
对于罗征启,马立安详细还原和讲述了深圳大学的初建过程。她强调指出,罗是学建筑学专业的,他将学生们编入不同的施工队,负责各个建筑的设计,胜出的建设方案由学校组织施工……
可以说,深圳大学是由自己的学生、教职员工和校长共同参与建设起来的,这昭示了特区精神的英雄气概,并且为全国建设发展树立了新的榜样。
“深圳大学的这一知识分子群体形象,同深圳特区和蛇口的建设者一样,都是在具有魄力的领导带领之下为实现建设目标付出巨大努力的一群人。”
……
这就是美国人马立安在深圳的故事。
这就是马立安与杨阡的浪漫史,马立安与深圳的浪漫史……
这个句式,相信很多深圳人很熟悉,数年前,杨阡写了一个戏剧,名字就叫:香槟与蚝的浪漫史……
马立安告诉我们,她在美国的时候,是个小孩,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懂,她成年的时间都在深圳度过的。
1995年,深圳特区15岁,初到深圳的马立安31岁;
2020年,深圳特区40岁,安居深圳的马立安56岁;
正所谓:
我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正是遇见了你,我才拥有了这段更美好的时光……
以此,赠予马立安,也赠予深圳。
深圳的脚步,中国的脚步
2020年,是深圳特区正式成立四十周年。
四十年来,深圳做对了什么?中国做对了什么?
深圳的四十年,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经验,值得总结和评说。
大众网·海报新闻广州新闻中心在2020年走进深圳,推出大型原创全媒体产品:《深圳的脚步——40位深圳人眼中的特区40年》,访谈40位在深圳打拼的行业精英,通过鲜活的个人讲述、个人评说,呈现深圳的四十年。
2019年8月9日,中央公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从经济特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新时代被赋予新使命。
2018年,深圳GDP首次超过香港;2019年,深圳GDP突破2.6万亿元,位列上海、北京之后,排名全国第三。亮眼数字、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开放多元、兼容并蓄的城市文化和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是千千万万的新深圳人,奔来深圳,融入深圳,扎根深圳,奉献深圳,成就深圳……
深圳有今天,离不开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离不开千千万万深圳人的接力付出和不懈奋斗,深圳的历史,由千千万万的深圳人挥洒汗水、共同书写;深圳的辉煌,由千千万万的深圳人共同成就……
深圳的城市文化、特区精神,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像胎记一般,蕴藏在深圳辛苦打拼的每一位普通人身上,蕴藏在深圳飞速发展的产业和行业中。
……
深圳历史,个人亲历;深圳经验,个人评说。
深圳的四十年、深圳的经验,将透过40期鲜活的个人讲述、个人评说,走向山东,走向全国。
举报/反馈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 深户非深户都要!在深圳租房家庭上幼儿园,租赁凭证必须有!
- 深圳公安局户政窗口电话地址汇总表
- 深户上深大会不会降分(深户考深大有没分数优势)
- “双非儿童”及新移民放弃香港身份,可申请内地户籍
- 深圳公租房最新消息:917套龙华区公租房及历史最末排名
- 深户港澳通行证一年多次费用是多少
- 深圳孩子上学,盘点有哪些补贴可以申请?深户和非深户都可领!
- 深圳公安局户政窗口地址电话最全整理,包含深圳各区区公安分局和户政室地址。
- 深户考深圳的大学有没有优惠政策(深圳大学对广东户口的考生有优惠吗)
- 深圳光明区身份证办理地址
- 3分钟了解深圳招工入户是什么身份新解决方案技巧!
- 办理深圳户口,要注意这4个细节,否则会出问题
- 深户入口
- 深圳公司办理深户,深户的办理条件
- 深圳入户越来越严格,我们该如何应对入户深圳
- 深户指标卡下来算稳入户吗
- 别错过了!深圳14项公卫服务全部免费!非深户也能享受!
- H型高血压精准研究项目落户渭南
- 关于超生入户,2018年深圳户口为这些人大开方便之门!
- 急群众所急,民警上门为老人补办户口本
- 龙岗留学生入户深圳积分入户办理条件
- 龙岗留学生入户2022年深圳积分入户办理流程
- 龙岗代办入户地址深圳留学生落户实战攻略
- 龙岗人才流动中心办理留学生引进业务吗
- 龙华留学生入户深圳积分入户办理流程
- 龙华留学生入户2022年深圳积分入户条件
- 龙华留学生入户2022年深圳人才引户条件
- 龙华留学生入户-深圳快速入户通道15天
- 龙华区留学生入户2022年深圳积分入户测评
- 龙华3名海归获得来深创业前期费用补贴
- 深圳龙岗区办理居住证的地址有哪些
- 2022年深圳市新引进博士人才生活补贴10万(最新)
- 核准制入深户流程
- 深圳户籍自己缴纳社保每月846元,缴纳25年以上退休后能拿多少退休金?
- 深圳二套房首付比例提至七成 外地人购房社保三年变五年
- 深圳户籍参保人可享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待遇
- 深圳户口常见问题答疑Q&A
- 深圳华夏技工学校落户坪山新区
- 要入深户的赶紧,大专学历加中级职称,也可核准入户深圳
- 海归博士落户深圳政策毕业入户秒批
- 上海社保卡换卡哪里办理流程
- 2020年大连积分落户需要的材料有哪些?
- 判决书:男子勾结辅警违规办上千居住证,二人非法获利32万
- 北大教授:积分落户制度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建议取消
- 为什么年轻人都选择落户上海?
- 留学生拿到落户批复前,千万不要有这些操作
- 大学生落户上海积分
- 2022年积分落户政策积分入户条件新规定
- 没有上海户口能在上海领养老金吗?具体能领到多少?
- 海上壹周︱千亿级新央企落户上海,闵行金山分别任命2位代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