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落户咨询网

栏目导航
上海落户资讯栏目

谁能详细讲讲上海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过程中学区房,和户籍所在区的作用?

栏目:上海落户资讯 人气:0 发布日期:2023-02-22 来源:网络

谁能详细讲讲上海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过程中学区房,和户籍所在区的作用?

(谁能详细讲讲上海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的过程中学区房,和户籍所在区的作用?)

  

比如黄浦区的小学,考初中的时候比浦东读小学,会更加有优势吗?为什么?

  

这让我想起两年前,好友买学区房的经历。原本佛系的他,突然意识到学区房重要,为了孩子入学,必须赶在4月下旬截止日前拿到产证。于是年前开启置换,经历卖房买房各种挣扎,总算提前5天拿到产证,卡在时间线前让孩子顺利入学,整个过程惊心动魄。

  

  

联想起这几年愈演愈烈的学区房故事,包括北京大几百万的过道学区房,上海这些年学区房大涨,家长为学区房寝食难安等,我们都有必要了解学区房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由四个章节展开

  

一、学区房的前世今生

  

二、学区房火爆的底层原因

  

三、学历跌落,不可避免

  

四、学区房,到底要不要买

  

一、学区房的前世今生

  

  

近20年来,学区房发展经历几个阶段,地位更是一路抬升。

  

1、前学区房时代

  

很多外地人并不清楚,上海学区房并非一直存在,只是近十几年的产物。2007年以前,上海没有显著的学区房概念,更没有学区溢价。

  

当时的学校家长主要都是上海人。小部分家长重视教育,会通过一些渠道将孩子送入更好的学校;而更多的家长相对随意,孩子一般就近入学。当时楼盘也会打学区概念,但买家更多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而换房,很少有买个小房子挂户口的做法。

  

  

2、一条政策提前引爆学区房

  

2007年8月,上海政府放宽了非沪籍儿童在公办中小学的入学门槛,启动了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自2008年起,按照统计年鉴数据,上海42万农民工子女均可在沪免费接受义务教育。于是,仅仅三年时间,上海招收的应届小学生中非沪籍儿童的比例,就从2006年的37.3%迅速升高到了57.5%。其中很多郊区和市区接受农民工子女的小学,非沪籍儿童比例甚至超过90%!这个代表着公平正义的政策,很快就在几年后催生出了两个新名词:菜小(菜场小学)和菜中(菜场中学)。

  

从该政策开始,上海各小学、初中很快人满为患、不堪重负,校际差距也迅速扩大,很多无法接受的中产家长只能用脚投票以逃离菜场学校。“择校”和“学区房”这两个词的概念开始形成,并逐步演化为社会热门话题。

  

3、政府的补救

  

政府为了缓解本地教育资源压力,2013年《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出台,非沪籍子女入学门槛提高。很快,应届非沪籍小学生比例下降到2006年水平,但因此而起的择校理念并未退潮,学区房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愈演愈烈。

  

  

4、后奥数时代的学区房

  

提到学区房,不得不提奥数竞赛!这是菜小的孩子杀出重围考进优质初中的重要路径。

  

由于小升初没有统一考试,所以在2017年之前,上海的小升初是看证的。尤其是奥数竞赛证,作为学生智商鉴别器,其区分效度很高。因此,如果是奥数牛娃,哪怕在很普通的学校,一样会被优质初中录取。

  

然而,这个情况在2017年之后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从2017年开始,上海政府对奥数比赛全面叫停,试图刹住低龄超前鸡血的风气,四大杯和3E考试全部取消,小升初看证的时代过去了。

  

取消考证后,由于缺乏参照物,优秀初中选择生源只有两个办法,“神秘考”和看“出身”。优质初中直接去公认的“牛小”挑人,把前多少名选走是最保险的法子。而您的孩子如果在“菜小”,哪怕很优秀,因为不在优质初中的白名单内,被埋没的概率非常大。

  

这个结果让我们不禁感慨,一条原意为孩子减负的好政策,最终却埋没了菜小牛娃,并再次推高了学区房的权重。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预测未来,指导行动。

  

我们都看到了学区房的火爆,可背后的底层原因又是什么呢?

  

二、学区房火爆的底层原因

  

  

很简单,就是持续增长的出生人口

  

从下图可以看到,从2001年起,上海出生人口就持续走高!

  

  

(数据来自于上海统计年鉴)

  

图中可以看出,上海出生人口从2001年的8.1万人迅速攀升至2012年的23.96万人,增幅超过300%。造成数字激增的最重要推动力并不是上海人能生,而是外地人的大量涌入。与此同时,优质教育资源却很难同比增加。

  

这就决定了,持续增长的出生人口和优质教育资源(背后是211、985大学招生名额)的矛盾,必将长期存在。

  

如果说2007年政策是学区房导火索的话,持续增长的出生人口才是更底层的原因。

  

同时,外来人口很多是通过高考进入大城市,并成为新一代移民。由于成功来自高考,他们显然更重视教育,也意味着更大的投入。于是我们见到,在张江等IT精英聚集区,家长们直接把普通小学硬生生考成了名校,周边的房子自然也成了新晋学区房。

  

而上海人显然还没有对这种级别的竞争,作好充分的应对。

  

但,面对这种竞争,外地精英就真的高枕无忧吗?

  

三、学历跌落不可避免

  

  

首先,我们先说两个常见认知误区。

  

1、经常可以听到身边的父母说这样的话,我对孩子期望值不高啊,以后不指望北清复交,同济华师大就可以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说结论:假定把上海小学生看作一个60人的班的话,今后只有一个孩子今后能考上985大学。

  

所以,考上华师大真有您想得那么容易吗?

  

详细数据和推算过程:

  

1、2018年,985大学在沪招生人数为3272人,高考人数约人,985率约为6.35%,但上海中考会淘汰一部分考生,因此分母应按2015年中考人数人计算为4.14%。

  

2、2015年中考考生的出生时间为1999年9月到2000年9月,这段时间上海户籍人口出生数约为6.82万人,不考虑分流,有名出生时为非沪籍的考生取得了上海中考的资格,对应出生沪籍人口增幅为15.8%。

  

3、假定985大学在沪招生人数不变(近十年一直在减招),去年出生的上海儿童在17年后的高考985录取率会是多少呢?

  

4、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沪籍出生人口约11.4万,按照2015年中考人数对应增幅,届时中考人数约为13.2万,届时985录取率约为2.48%,如果把这一年出生的小学生作为分母的话,985录取率则将为1.77%。

  

2、很多家长认为,自己是985大学毕业,所以孩子以后考上名牌大学是理所应当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还是先说结论:假定把上海2018年出生儿童家长看作一个60人的班的话,则家长里就有接近6个是985毕业。

  

所以,父母985毕业真的有那么牛吗?

  

两道数学题放一起看,就是多个985家庭去抢1个985入学名额!等等,难道非985家庭就不能考名校了吗?所以,这种概率只有更低。

  

严谨的数学论证告诉我们,学历跌落不可避免!

  

详细数据和推算过程:

  

1、根据上海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上海985大学毕业生留沪率通常在75%左右。根据调查,全国每年985大学毕业生超过1/3的就业选择地在一线城市,按照这个比例,上海每年吸引来沪就业的全国外省985大学毕业生和上海本地的985毕业生大致相当。

  

2、以2010年毕业生为例,上海四所985高校本科毕业生数为人,按75%留沪就业率计算,有约人留在了上海。同年上海引入的外省985本科毕业生也约为一万人。这些毕业生在沪已经超过7年,相当比例会取得上海户籍。

  

3、按照上海平均生育年龄,今年这些毕业生的孩子平均为一岁,正是未来几年学区房的主力需求者。

  

4、对应上海2018年沪籍出生人口数为11.2万,父母双方合计为22.4万人,可算出2018年出生的沪籍婴儿父母985本科率为8.93%。这个比例远远超过了上海考生的985录取率!

  

  

四、要不要买学区房

  

  

以上,罗列了很多事实。最终还是要回到我们关注的问题,我们要不要买学区房?

  

家长们都非常清楚,我们看似关注学区房,其实是关注子女教育,希望他们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

  

为了方便阅读,我们依然直接摆出结论及数据。

  

1、上海教育系统的选拔模式形成了下列逻辑:

  

要进好大学,得进好高中

  

要进好高中,得进好初中

  

要进好初中,得进好小学

  

2、以浦东某顶尖地段公办小学为例,五校率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5倍以上。

  

详细数据列举:

  

2015年,上海高考人数约人,一本率约为20%,北清复交率约为2.7%,从2012年中考人数来说,这两个数字约为12%和1.7%,从北清复交录取人数分布来看,来自于上海排名前十高中的比例高达70%,来自于排名前五高中的比例超过50%,垄断率非常高,可以说在上海,要是进不了排名前十的高中,被北清复交录取的概率非常低。

  

再看下上海一流高中的生源情况,2015年上海中学合计预录取236人(占总招生人数的约60%),其中来自于华育、兰生、张江、上宝、市北理五所初中的学生为193人,占比为82%,其中来自于华育的121人,占比约一半。

  

最后看一下上海一流初中的生源情况,2017年上海初中“一哥”华育中学的生源情况,华育每年招收学生360人,表格内十所学校录取人数累计超过230,占比近2/3,垄断率同样非常高。

  

华育生源分布榜单内基本都是需考试录取的民办小学,只有明珠和福外是可以通过购买学区房入学的地段公办小学。

  

以浦东某顶尖地段公办小学2017年的择校情况看,三个班129名毕业生中,进入上述预录取成绩最好的五所初中的人数近40人,超过30%的录取率。然而,五校全市招生约一千二百人,占2017年全市小学毕业生人数约千分之8.4,浦东某顶尖地段公办小学的五校率是全市平均水平的35倍以上,请注意这是一个不挑选生源的地段公办小学。

  

  

我们接触过很多家长,层次水平比较高,非常看重孩子综合素质,也知道学习成绩并非最重要。但权衡之下,依然选择了学区房。主要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1、为孩子选择了一个优秀的教育环境。买学区房就是入会费,几百万会费堪比游艇会。通过这个门槛,家长之间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理念。小学五年里,大家可以为孩子报班、交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信息,互相鼓励和打气。而如果在“菜小”,很可能就是孤军奋战,难度直接加倍。

  

2、为孩子选择了优秀的师资力量。大部分牛校有自己独特的教育体系,师资水平和责任心也高于普通学校,有些学校还会有自己的附加课程,每天同样在校的几小时,孩子接受到的教育完全不一样,五年累积下来,差距不言而喻。

  

3、从投资属性看,学区房本身也是一种保值增值的大额理财产品,并附送了优质小学的入学资格。几年之后,往往还能获得一笔不菲的投资回报。

  

无论你接不接受,学历跌落已是事实,你可以视若无睹,也可以逆水行舟。

推荐资讯点击咨询
最新资讯点击咨询
热门资讯点击咨询
相关资讯点击咨询
推荐内容点击咨询
热门内容点击咨询